湖北推广联盟

Hi, 请登录

梁宁:我们有太多的产品,太少的品牌

我有一个小困惑,谈日本购物的时候,大家谈日本的品牌;但是说到中国货,更多说的是产品。

为什么?

我尝试着分析一下。

这是在小红书上随手截的两张图。

说到日本,根本不知道什么品牌的一个产品,美妆博主一般的措辞是:“这是一个日本的小众品牌。”

如果是中国的一个非著名品牌,美妆博主会直接介绍产品,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博主说,这是一个中国的小众品牌。

营销的目的为了交易。我们用一个三角形来思考营销。三个角分别是:认知、关系和交易。

用营销三角形这个非常简单的模型的好处是,让企业可以快速看到自己的营销重心在哪里。

传统营销,一般由公司的市场部承担。

然后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集中在顶部认知管理。所有的营销创新集中在推出更有吸引力的信息传递。

交易管理基本上由产品部门具体做,或者由合作的销售渠道完成。

关系这个维度,在传统营销里,基本上是缺失的;传统营销的关系基本上以铺货为诉求或者B2B的企业会有CRM(客户关系管理)。

所以传统营销重要的特性就是远程认知轰炸,远距离的投广告、做PR(公共关系传播)。

曾经的中国营销三板斧就是买央视广告——铺货——促销,这种模式成就了一批电视时代的中国品牌。

在互联网上,关系和交易能力不再受空间的限制,所以崛起的电商独角兽,其实都是在网络营销上做了创新。

所有的电商公司,都是网络营销公司。

然后发现,上一波电商/网络营销的创新基本上是围绕关系和交易这两个角。只要把一个角的一个小维度真正做强,就是一家强大的公司。

比如通过关系创新崛起的公司:

除了这种纯线上关系的创新,对社交关系的洞察和利用,也非常有意思。

瑞幸咖啡的快速崛起堪称传奇,也有很多介绍成功经验的;我觉得有一句话非常犀利:“咖啡是一种社交饮品”。

可能有一个人经常去星巴克的场景用户,但是我最近喝瑞幸咖啡的场景都是开会,买一大堆小蓝杯,开会的一人一杯。你会发现瑞幸咖啡做了大量的买几送几这个行为,因为是社交饮品,买几送几一定消耗得掉。只为了自己喝,很难动不动屯一堆外卖咖啡券,也就是它的模式不work。

其实在这里是可以稍微引申一下的,如果说瑞幸是因为打折,价格便宜,让星巴克被动(星巴克作为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,没有本土公司那么灵活的促销定价权)。

其实可以想一下,麦当劳咖啡,其实很冤。

首先麦当劳的咖啡豆不比瑞幸差,而且价格比瑞幸便宜,同时布点的密度远远大于瑞幸。但是我们几乎没有这个场景,大家一起开会,一人点一杯麦当劳咖啡。

品牌星巴克最优;性价比麦当劳最优。但是瑞幸抓了一个关系场景,占据了用户心智。这三家咖啡的竞争,其实是值得思考一下的。

另外,只就“交易”这个角的一些维度做创新,也会产生非常强大的公司。

比如,京东的供货能力和物流能力,通过这一点把交易能力做到极强。

比如,美团外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?

通过建设了60万外卖小哥大军,然后建设新的交易履约能力。因为在这之前,外卖履约这件事是餐馆开展外卖业务的瓶颈。

美团集中建设了这个点的交易履约能力,就成为一家市值几百亿美金的公司。

这一代新商业的浪潮里,大家主要的创新在关系和交易,只要在这两个点任何一个维度做穿,就是一家了不起的独角兽公司。

也同时,有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默契,就是以不打广告为荣。

这样互联网公司,有了自己的互联网营销观:产品即品牌,运营即市场。一切数据化,一切以转化率为核心。

比如一家很大的互联网公司,一个做品牌的专家到这个互联网公司当营销副总裁,然后提了一套品牌规划。

这家公司的CEO就问:我们需要花钱做品牌吗,对公司有什么实际价值呢?我已经有4亿用户了,我的用户已经认可我的品牌了,我为什么还要做品牌?

上述的互联网营销观,包括这位CEO的想法,是有道理的,但是不完整。

我们认真去感知一下:

当你在感受一个产品的时候和在感受一个品牌的时候,你的感受点是一样的吗?

当你在面对一个产品的时候,你考虑的是物质。但是当你考虑一个品牌的时候,你想到的是灵魂和精神上的东西。

所以面对一个包包海底捞营销模式,包括张锐(时趣创始人)刚才说的一双鞋,材质是一样的,功能是一样的。一个300块大家都嫌贵,另外一个可能3万块排队买。

为什么?

认同点不一样。

你面对产品要的是什么?

它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。

但你面对品牌感受是什么?

你信任这个品牌所代表的能力,比如说我信任海底捞的能力,我相信只要拉朋友在海底捞请客,一定不会难堪。

想到一个产品的时候,第一个想到的东西是服务,我们做一个产品其实就是运营一个服务,然后帮用户解决问题。

但是我们在运营一个品牌的时候,其实是讲一个故事。刚才张锐(时趣创始人)也讲到这点,故事里有丰富的信息,它会留在人内心的一个情感角落。

所以,你看一个产品的时候,你是在衡量,你评判它当下的特性(其实大部分用户是不懂那些专业术语的)。

但是当你感知一个品牌的时候,你是在预支自己的信用和期待。

比如吃饭,肯定先选品牌,去哪个餐馆吃,进了餐馆以后才会去挑产品,在这个餐馆里面我具体吃什么。做产品和做品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

做产品是满足需求,做品牌是产生偏爱。

什么是知名?什么是偏爱?

举个例子:一个班几十个学生,老师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名字,所以对于老师来讲,每一个学生都是知名的,但是老师也有偏爱。同等知名度的情况下,人有偏爱,耐克的知名度从未发生变化,但是当它选择了一个巨大争议的运动员当他的广告代言人,他成功地运营了用户的偏爱,然后直接拉升了当季耐克销售。

从知名,到偏爱,然后直接影响了购买决策。这就是品牌运营的智慧。

从淘品牌开始,小米手机正式开局,中国有了数不清的网红产品。这中间有人小成、有人大成。

小成是什么?

做了一款爆品,挣了一笔钱。

什么是大成?

真正成为了一个品牌,让用户信任它的持续能力,拥有了用户的偏爱,拥有了用户预支的信任。

到目前的状况看,小成多,大成少。

但品牌却很少?我个人的分析,大原因有两方面:

1.没有品牌这方面的心理账户

什么叫心理账户?

大家对钱的感知是不一样的,我们去餐馆花60块吃一份酸菜鱼,所有人都觉得很正常,但是如果让你花60块买一本书,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太贵了,舍不得。

大家花钱卖流量、做满减、做补贴、做产品促销,这个心理账户是有的。但是如果为了品牌花钱,怎么都觉得贵。

“脱贫”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,“心态脱贫”更是非常重要的蜕变。

心态每脱一次贫,都会设立一个以前没有的心理账户。

在以前你根本不敢花钱、不舍得花钱、不会花钱的地方,用钱买专业的服务,提高你以前缺失的能力和效率。

2.缺乏品牌的人才储备

做品牌,做用户的认知管理,实际上是一个相当专业的事情。要花钱,又没有即时反馈,找人也不容易。

我们刚说了传统时代的营销和网络时代的营销。现在,其实已经进入了云时代。

如果说传统时代,受空间限制。网络时代突破了空间限制。那么云时代,其实会进一步突破认知限制。就是在营销三角,云时代会用大数据的能力,重构顶点。

云时代,会有更便利的网络营销的基础设施。

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不用说了,快手、抖音都是非常重要的营销基础设施,尤其明年是5G时代,会是革命性的新营销阵地。一定是新的认知模式、新的影响力模式。

工业时代的一个共识的管理理论是“木桶理论”,决定一个木桶装多少水的,不是最长的板而是最短的板。

但是网络时代的创业,不应该是木桶理论,而是协同。

试看结束,如继续查看请付费↓↓↓↓
打赏0.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,立即打赏

来源【全网营销】自媒体,更多内容/合作请关注「辉声辉语」公众号,送10G营销资料!

相关推荐

评论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
  • 网址
二维码
评论